第(1/3)页 静室内。 陈云闭上了眼睛继续抽丝剥茧。 他正在做一件很具有开创性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做成,那么他的体内就会有一个违背三千大道、亿万法则的能量源泉。 最关键,这个能量源泉会不断生成真之一炁。 虽然拥有真之一炁不代表一定能证大罗,比如他现在拥有真之一炁,依旧处在半步大罗,并没有突破到大罗,但是,真之一炁是证大罗的关键与核心。 只有积累足够多的真之一炁,才能开创自己的道。 一般人证大罗基本上都是选择与道合真。 简单点说,让自身得到大道的认可,成为大道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与众不同的大罗。 像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就是这种。 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就是大道本身。 只不过他们是大道拟人化的体现。 最关键,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是真正的大道,而不是所谓的三千大道。 如果非要做一个比较,三千大道更像是真正大道的“下属部门”,属于真正道的“分支”。 陈云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成为三清三境三宝天尊那样的存在。 他要以大毅力、大智慧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拥有足够多的真之一炁。 足以让他在成为大道以后演化三千大道那么海量的真之一炁。 试想一下,陈云目前不过半步大罗,距离三千大道之中的任何一条大道都相去甚远,如今却要想方设法制造出能演化三千大道的雄浑真之一炁,难度有多大。 他知道难度非常之大,但心中早有了计划,并且尝试过前两步成功了。 因此,陈云觉得自己这个方案成功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之大的。 “只要我能完成构思,那么接下来我的实力将突飞猛进,迅速追上弥勒尊者、燃灯古佛,乃至抵达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和释迦牟尼佛那个层次,超越也不是没有可能。” 陈云心中默默思考着,“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这首诗是张紫阳写的,其实蕴含了大道的至理,也揭示了道是怎么来的。 虚无是大道的本体常态,一切形象世界都是从虚无中化生出来的,最后仍归于虚无,“实”、“有”只是大道在局部空间中暂时的变态。 虚无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实有者有形有象,有始有终而不能常住。 虚无者正因其虚无而蕴含有无限的可能性和长久性。 故道教经典中对道有这样的描述:“是有非有,是无非无,是色不色,真空不空、大道洞玄虚、虚无之妙道。” 另外,《老子》中是这样描述道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夫唯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意即:道虽大,它没有具体的形象,若有具体的形象,那就把道说的细小了。 陈云目前的修为,只能借助“诛仙四剑”短暂演化出先天虚无,想要让自身成为先天虚无一般的存在,说实话,没能力做得到。 不过凡事不是绝对的。 虽然他无法直接做到,但可以间接诞生先天虚无,从而让自身拥有成为大道本身的可能性。 “一切形象世界都是从虚无中化生出来的,最后仍归于虚无。” 陈云仿佛默念着这一段话。 没错,这句话就是他想要尝试间接诞生先天虚无的先决条件。 陈云的想法是,既然我无法直接让自己成为先天虚无,为什么不能成为宇宙万物,待到重归虚无,那自身不就拥有了诞生道的条件先天虚无了吗? 因此,他此前一直在体内制造“星云”,还要抽丝剥茧演化“宇宙”。 目前星云也好,宇宙也罢,全都是真之一炁组成的稳定结构。 一旦这个结构彻底稳定了,那么陈云就会尝试将这个真之一炁组成的宇宙,真正意义上演化成与此方世界一般无二的诸天万界,再不断加速,使得其回归到虚无。 这一切说起来很简单,事实上操作起来很难。 至少到目前为止,陈云体内只利用真之一炁演化了一片星云,连一个完整的“恒星系”都没有演化成功,更别说“宇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