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统治要先从脑子里开始-《民国败类》
第(2/3)页
“老潘!你在教育总长上任之后要优先在我新收复的蒙古地区那边建立各种学校,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来教育那帮头脑简单的蒙古人,有我们的文字和语言同化他们,让他们以做一个民国公民,说民国通用语言为荣。这样一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教育和同化之后,蒙古人就会认同他们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少部分人再想搞独立搞分裂也就没了市场。这点你要给我优先办好。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反正你得给我教化好了那些蒙古人。我可不想见到蒙古再时不时的发生叛乱现象。我们要从根子上解决掉这个麻烦。你对那些肯去蒙古教书的老师们说,让他们灌输他们教授的学生以会将汉语,会书写汉文为荣。还有那些愿意去边远塞外教书的老师们待遇,要”殿尖内的教师待监高卜一倍算是对他们的补偿!张厘。对今后控制蒙古的想法跟潘书说了一下。
要征服一个和自己不说一样语言的地区,还得从文化上去征服他们才行,让他们认同汉人的文化,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国家的一份子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永久的保证这些不安份地区以后不会出现大的叛乱情况。武力征服只能保证一时的平安。文化上的征服才能真正保证一世的平稳。只要国家不发生大的动乱。这些边疆地区也不会发生叛乱的现象。只要不是太无能的政府都能管束住这些边疆地区。
“司令!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只要有你的这句话我就是把我这一百多斤扔在蒙古高原上,也给你办好这件事情。我们这些文人不能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扛枪保家卫国,让我们去教化这些还处于愚昧时般的蒙古人还是能办到的,你让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是对我们文弱书生的莫大信任。司令你放心,我和我的同仁们一定会把蒙古高原的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的新时代蒙古人,让他们都做民国好公民。”潘书严肃的说道。
张鹰的点子太绝了,这样的想法是合情合理,而且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不服管教的蒙古人独立问题。这个方法可以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不需要再流更多人的血,再打打杀杀下去,杀更多的人流再多的血只会加深蒙古人和关内之间的隔阂。属于治标不治理。好了!有了张鹰的想法和支持,潘树有信心在他的手里可以教化出一批心向关内的文明蒙古人。
以前不是没有人有过这种想法;可惜的是那时候蒙古还处于农奴制社会,一帮贪婪的喇嘛和王公贵族们。哪里会配合让你去教育这些地个出于低贱状态的蒙古低层牧民。你教育了他们各种知识,就会威肋到这些人的地位,让一帮文弱书生们在蒙古高原上传授汉文化是属于天方夜谭式的幻想,这些教书先生们前刚脚踏上去,后面的救护队就要跟进收尸。现在好了过去的阻力都消失了。喇嘛们都被张鹰给控制了起来,蒙古的王公贵族们都脱下了野蛮的外衣做起了文明的议员和主席。他们也需要蒙古人变得文明一些。再加上蒙古现在被张鹰紧紧地控制在手里,去教书的老师们安全方面是有保证的,别人想干都干不成的事在张鹰这里迎刃而解。
“那就辛苦你们了!这件事做好之后,你们就会被载入史册成为这个国家的功臣。祝你们马到成功!”张鹰见潘书答应了下来后,赶紧握住他的手激励了一下。苦力总算被抓到手,不容易啊!
“锁锁裆”一阵铜钟声敲响。课间休息时间到了。各个教室里的学生们蜂拥而出,这种景象张鹰只是在自己时经历过,自己那时后也多像面前的这帮小子们,整天都是无忧无虑的,学习完了之后就开始满学校的疯跑。
“潘总长,我们再去技工学校看看吧。就不打扰学校里正常的教学工作了!”张鹰对身边的潘书说道。
学校里来了一大群的高级军官。这引起了学校师生们的注意。其中有很多人认出了张鹰。张鹰的画像在学校里张贴了不少,一帮稚嫩的小家伙们用他们那清纯的眼睛看着张鹰。胆大的用怯生生的声音说了一声“张司令好”张鹰笑着和这些小家伙们招招手,同时决定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看看。学生们越围越多,张鹰发现自己已经影响到这个学校里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是离开的好。
“可令我们走吧!”潘书看到面前的人围的确实是比较多,赶紧带路和张鹰等人一起离开了育才学校。
随后潘书带领着张鹰参观了临沂城开设的各类技工学校转了几圈,这些地方每年都负责为张鹰开设的工厂培出成千上万名初级技术工人和学徒工,张鹰能把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可以说是这些学校和工人们为他提供把战争进行下去的胆气。大批被培出来的学徒工和技工初步学习之后,被分配到各处工厂内进行进一步的实习,然后再独立操作各种机器为张鹰生产他所需要的各种军事装备。几年下来后以前在工厂里唱主角的汉斯们。慢慢的被这些新人给取代。经验丰富的汉斯被骋请到技工学校里负责教授更多的学徒和技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张鹰的军工厂内不再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现在他可以开设更多的工厂生产更多的各类军事和民事用途的物资。张鹰很满意潘书这几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光是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工作就值得张鹰给他颁发一枚金质劳动勋章。
张鹰在临沂城里待了两天,视察了一下这里的发展情况,再勉励了一下临沂城里辛勤奋斗的手下。随后告别了潘书等人回到了他的发家一照和许久没亚面的两个干老子叙叙旧。两个老爷子的身哟“孔良不错,现在不需要他们亲自下田辛劳耕作,他们只需要待在张家堡里为张鹰看管一下每年村民们上交的一点粮食,然后再照看一下自己孙子孙女就行了。可以说晚年过的很安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