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胡杨悲啸》


    第(2/3)页

    临走时,崇祯看似不经意地问,听说洪承畴家里曾经挂着一副对联,什么君恩深似海啊,臣节重如山呀,真叫人恶心。

    陈演当然明白皇帝的心思,急忙说,臣在这副对联的上下句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已经传遍京师大街小巷了。

    崇祯很感兴趣地问,爱卿添了哪两个字?

    陈演整整衣服,清清喉咙,朗声道,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崇祯闻言,抚掌大笑,连说三遍改得好。

    当即下旨擢升陈演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议事。

    后来,首辅周延儒因谎报军情,冒功领赏。陈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指示御史联名弹劾。

    崇祯龙颜大怒,撤职严办周延儒。

    陈演自然而然地登上了大明王朝的首辅宝座。

    听到皇帝追问,陈演急忙说:“如今,洪承畴遗臭万年了。”

    “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皇上说得太对了。洪承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

    崇祯解气似的笑了。

    王承恩心中道,陈演,你太会说话了。

    “陈爱卿,说说你的意见。”崇祯又拿起胡杨台知府王玉杰的奏章,“这事该如何办理?”

    其实,昨天晚上,陈演看过胡杨台知府王玉杰的奏章之后,就已经有了主意,但他还是把奏章送进皇宫。

    在没有摸清皇上的真实心思之前,他不想过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样,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陈演对皇上的心思已经了然于胸,朗声说道:“皇上,臣抖胆进言,既不派兵,也不拨饷。”

    “为何?”

    “如果臣子借口有事,向朝廷要粮要饷要兵,皇上立刻答应其要求,其他人臣就会纷纷仿效,甚至狮子大张嘴。请皇上想一想,到时该如何办理呢?”

    崇祯怔住了,看着自己的首辅,没有说话。

    “另外,据臣所知,闯贼虽然侥幸占据西安,建立了伪朝,可不思进取,上上下下贪图享受,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大有内讧之势,哪有心思派兵进犯胡杨台?”

    崇祯听得两眼放光,说:“流贼虽然势大,但本性难改。”

    “皇上说得太对了。流贼始终是流贼,终究成不了气候。”

    崇祯的语气不知不觉变得亲近起来,说:“陈爱卿,这王玉杰说还有漠南蒙古骚扰,你看是真的吗?”

    陈演胸有成竹,慨然应声对答道;“这事纯属子虚乌有,皇上千万不要相信他。漠南蒙古林丹汗部在满清建虏的打击下,早已西渡黄河,逃至青海西藏一带,苟延残喘,哪有力量出兵胡杨台?这和闯贼要攻打胡杨台一样,是王玉杰捏造的,也是他向皇上要兵要饷的一个借口而已。”

    “万一这些都是真的,该如何应对?”

    “那也不用担心。皇上还记得当年宁远闹兵饷的事吗?”

    这一句话,把崇祯的思绪拉回到十多年前

    崇祯即位后,重用朝中主战派大臣,召回遭受魏忠贤阉党迫害的前辽东巡抚袁崇焕,并且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明军连续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建虏首领努尔哈赤就败在了自认为用鞋尖就能踢倒的宁远城下,且被明军炮火击伤,不久,就因伤重而死。

    同时,袁崇焕指挥明军构筑了完整的清军难以逾越的关宁锦防线。

    可就在朝野欢呼雀跃,大肆庆祝之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宁远卫因为这几年连续不断的明清战事,正常的屯田生产秩序被彻底打乱了,而朝廷也以宁远卫驻军增多和辽事耗费军饷过多等原因,一时间连续四个月发不出军饷。

    没有军饷,屯田又难以为继,宁远卫驻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生计就成了问题。

    于是,随着各种矛盾的集聚,终于爆发了因拖欠粮饷而导致的宁远兵变。

    当时,宁远卫驻有辽东车左营、车右营、前锋营等十四营官兵,哗变首先从远道征调前来支援辽东战事的四川、湖广军队开始,并迅速扩散开来。

    以杨正朝、张思顺二人为首,召集了部分士兵歃血为盟,发誓要夺回所欠军饷。

    混乱激愤的军士们捆绑了在宁远的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等人,縛其于谯楼,捶楚交下,索要饷银,欲杀之。

    毕自肃等人满脸流血,伤势严重。

    巡抚署衙里面的敕书、旗牌、文卷、符验等,散碎于地,狼藉不堪。

    在这危急关头,兵备副使郭广匆忙赶来。他站在巡抚前面,展开双臂,作鸟翼状,护住毕自肃,同时,他又同哗变首领杨正朝谈判,向他们保证,尽快发放拖欠的饷银

    杨正朝答应,先不杀所縛之朝廷官员。

    郭广派人先设法筹集了两万两银子,发给士兵,可杨正朝及哗变兵士不答应,威胁说要杀了巡抚毕自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