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约而同-《鱼乐大唐》


    第(1/3)页

    李渊建唐登基之后,为了稳固江山,设立藩屏,于武德六年大封一批宗室。

    按照惯例,儿子册封为亲王,除太子外,以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为首。

    立有战功的兄弟侄子,以及年幼的孙子则被册封为郡王。

    安陆郡王李承道就是其中之一,却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太子李建成的次子。

    而东宫长子李承宗不幸早夭,作为太子事实上最年长的儿子,俨然是大唐未来储君、帝位的第一继承人。

    是以大唐上下,看待李承道的眼光自然与众不同。

    李承道本人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对未来充满期待,却也压力巨大。

    除了谨言慎行,扮演好一个德行合格的好皇孙,好儿子外,还得处处小心来自外部的压力。

    几个弟弟还小,作为太子妃郑观音嫡出之子的李承宗并不担心。

    他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天策府,来自于他的二叔李世民。

    战功赫赫,权柄甚重的二叔切实威胁到了父亲的储君之位。

    覆巢之下无完卵,一旦父亲的储位有所闪失,东宫上下都不会有好下场。

    只要二叔存在,哪怕父亲顺利登基,将来也会是他们父子的心腹之患。

    虽说才十几岁,但饱读经史的李承宗目睹诸多前车之鉴后,已经深谙这些道理,很有危机意识。

    东宫虽有四叔齐王元吉鼎力相助,但情势依旧紧迫。

    故而,李承宗自觉有义务为东宫做些事情。

    比如承欢皇祖父膝下,以孝行睿举为讨李渊欢心,为东宫加分。

    再如与长安世家权贵,及其子弟往来,代替不方便出面交通大臣的太子父亲,维持人脉关系。

    同时借助皇孙的有利身份,与母亲郑观音出入宫禁,孝敬诸位名义的“祖母”,争取为东宫造势的枕头风。

    这是二叔李世民最不屑的事情,每次出征回来,总在宫宴上念叨早逝的母亲窦皇后,惹得宫妃们不悦。

    李承宗看在眼里,觉得在战场上英武睿智的二叔实在愚蠢。

    孔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而宫闱妃嫔大概是心眼最小,也最有小人之心的女人。

    如此言行不慎,直接得罪,岂非给自己找不痛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