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长孙-《鱼乐大唐》


    第(3/3)页

    这就不是偶然事件了,说明是有人蓄意谋害。

    “两具尸体可有线索?”

    “没有,无从查起。”

    “殿下,要小心了,有人居心叵测啊!”

    高士廉一声提醒,虽无明言,却意有所指。

    李世民沉默不答,片刻后问道:“不是说还有个少年在场吗?”

    “是!”

    杜构道:“刺客欲掳走小王爷和郡主时,为那少年阻止;拔刀之时,亦是少年率先出手,救下郡主。”

    李世民悠悠道:“这么说,还是青雀和丽质的恩人?”

    “算是吧,若非少年阻拦,兴许……”

    “少年是如何察觉危险?并及时相救?纯属巧合吗?”长孙无忌不禁狐疑。

    “兄长多虑了,丽质告诉我,她从少年手中讨了个风车,转瞬便被贼人所掳,那少年恰在左近。”

    “如此说来,那少年倒是细心敏锐,急公好义之辈。”

    长孙道:“是,那少年会武,且聪敏过人,不过只言片语便道破了我的身份,识破歹人亦不足为奇。”

    “竟有此事?”

    “是啊!”

    长孙氏叹道:“当时我也诧异,当场追问。少年道是观衣着、气度,又听到了侍卫称呼,以及青雀乳名。”

    “小王爷的乳名倒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这少年着实细心敏锐,却不知是何许人也?”

    “我问了,他没说。”

    “哦?是高风亮节,还是故作清高呢?”

    “难说。”

    长孙淡淡道:“杜构,可有收获?”

    众人瞧过去,曾质问陈鱼的那名侍卫,杜如晦长子杜构轻轻点头。

    “我派人跟踪,确认此子乃樊川居安里人氏,名叫陈鱼。”

    “樊川?陈鱼?”

    杜如晦眉头一挑:“莫不是年前进献火炕改灶之法,得朝廷旌表的那个农家少年?”

    “是,他家厅堂确实挂着陛下御笔亲题的良善之家匾额。”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笑:“有趣!”

    杜如晦道:“殿下,不止如此,你可知陛下近日膳食必备的豆腐,豆芽?

    听闻也是出自樊川居安里,就是这位少年的手笔。”

    “不是东宫皇嫂进献吗?”

    长孙氏眉头一动,近日大嫂郑观音以此为傲,得公公夸赞,没少得意。

    杜如晦笑道:“太子妃进献之前,臣与陈叔达,魏徵已在西市品尝过了。”

    高士廉闻言,冷不丁道:“如此说来,那个叫陈…鱼的少年,莫不是与东宫有瓜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