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嗝屁里的商机-《鱼乐大唐》
第(3/3)页
让谁来主持呢?
两个儿子肯定不行,东宫和秦府或明或暗一直在较劲,这等可能扰乱平衡的大事,尽量让他们置身事外。
何况此事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粮价飞涨除了天灾,定然还有人祸。
李渊心知肚明,长安粮商背后要么是关陇世家,要么是山东门阀。
李家能坐上皇位,离不开关陇世家的支持,山东门阀也需拉拢倚重。
大唐初立,自己不便公开与他们冲突,自家儿子也不便牵涉其中。
思来想去,需要有个置身事外,能力威望都合适的人选来主持此事。
可是,放眼瞧瞧当朝宰相:
裴矩,闻喜裴氏;
封德彝,渤海封氏;
杨恭仁,弘农杨氏;
窦威,河南窦氏。
不是山东河北高门,就是关陇世家代表,牵涉掣肘太多。
萧瑀和陈叔达还好,分别出自西梁、南陈皇族,属江南士族,与关中牵涉少些,倒是能放开手脚。
萧瑀为人过于刻板刚正,并不合适此等协调周全各方之事。
思来想去,还是侍中陈叔达吧!
皇帝点名,陈叔达明知此事是个烫手山芋,也不得不接下。
“臣领旨。”
陈叔达道:“陛下,救灾乃大事,千头万绪,臣一人恐难以周全,恳请陛下钦赐帮手。”
“当然,朝廷各部衙门皆鼎力支持。”
李渊十分爽快,也知道此事难度,自然不会让堂堂侍中成为光杆司令。
陈叔达道:“具体办事之人,尚书省、六部、各州县都有,臣是希望有能臣干吏协助左右。”
找两个副手是吧?
李渊笑问道:“卿需何人相助,尽管开口。”
“肃清市场,需有坚毅刚正;灾情紧急,需要敏锐果断。”
陈叔达没有直接点名,只是道出了副手需要具备的素质。
李渊闻言,略微沉吟,突然眼前一亮。
“子聪所言有理,朕着太子洗马魏征,天策府从事中郎杜如晦二人,襄助子聪救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