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水果公司的背刺-《模拟公司从科技开始》


    第(1/3)页

    正如牛庚预料的那般,在尝试联系了其它半导体芯片厂商后,均得到了相同的答复。

    即无法为星源科技代工。

    国内光刻机目前还在研发28纳米技术,根本制作不了星耀的7纳米甚至5纳米芯片,而长此下去,一旦芯片库存彻底告急,星耀这个品牌也就差不多名存实亡了。

    将会给星源科技带来巨大损失。

    单从眼下局面来看,似乎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研发自己的芯片制造产业链,彻底摆脱海外在硬件上面的技术垄断。

    真到那个时候,星源科技不会在存在任何相关行业的限制,最终受到损失的只会是维软等一众海外公司。

    可惜梦想和现实之间是存在巨大差距的。

    众所周知。

    一条完整的芯片生产线需要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多种前道工艺核心设备,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光刻机,又包含很多先进技术,需要国内投入大量资金以及各项人才。

    就这还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赶上海外顶尖水平。

    在牛庚的印象中,国内关于光刻机的研发中,光源物镜光刻胶以及提高分辨率的技术都是硬伤,和海外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说牛庚可以使用优化点弥补,但包含这么多项技术,不知道要砸多少进去。

    何况还会出现优化失败的情况。

    估计就算他把身上所有的个人资金换成优化点,都不一定够用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没有想过研发光刻机的原因。

    投入大还不是多赚钱!

    但现在身处这种背景之下,要想把星耀盘活,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尽管困难很大。

    难不成要将繁星系统卖给维软?

    开玩笑。

    牛庚可不懂什么是认输。

    再说哪怕牛庚真同意这件事,星源科技的粉丝也不会答应。

    上面更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件事情发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