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是旁人,我会说不知道。好诗词又不是大白菜,即便她写过达府诗,镇国诗甚至传世战诗,”宋清池顿了顿,摇头,“不,正是因为她在短时间内写出达府诗,镇国诗和传世战诗,文思耗竭,很难再创佳句。但她是苏小小,我竟觉得她能赢。” 宋哲不知可否,只道:“是吗?” 语罢,宋哲跟在场所有人一样,将目光投向场中的少女。 少女纤臂轻悬,湖笔还在宣纸上游走——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至此,诗成。 纸上墨汁瞬干,凝成墨宝。 诗上才气氤氲,温暖橙光足盈四尺。 一尺出县,二尺达府,三尺鸣州,四尺镇国。 岑志正既是惊讶又是兴奋,他举办的文会竟亲眼见证:“镇国诗!” 话音未落,墨宝下的几案一沉,随着几声极轻微的铮铮脆响,鸡翅木迸出裂痕。 伴随裂帛一般的脆响,鸡翅木几案不堪重负地碎成数块,轰然坍塌。 岑志正眼疾手快地拿走砚台墨条,想拿宣纸,竟没握住。 岑志正又是一惊,越发兴奋:“镇国诗,一纸千斤!” 一纸千斤?众目睽睽之下,压塌了几案,岑志正举人文位一时都没拿起的墨宝轻飘飘的,鹅毛一般姿态轻盈地缓缓落在了鸡翅木几案碎裂的木块上,却压得碎木吱呀作响。 一时静极,只听窗外江水涛涛,越发衬得满堂寂静无声。 须臾,举人们终于反应过来,叫道:“快快念来,让我等听听镇国诗作。” “想不到有生之年竟能亲眼见证镇国诗作问世,真是我之大兴。” “苏案首如此年轻,就能写出镇国之作,可笑我等痴长案首不知道多少岁,便连一首傍身的达府诗都没有做过。我等虽没有与案首比肩的诗作,但能亲眼见证案首写出镇国诗,也算是共襄盛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