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近体诗,歌行-《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第(3/3)页

    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建立的诗歌体裁,七言为主,亦有五言。

    而苏小小说的歌行的定义,是明代文学家徐师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的解释。

    这个世界不曾有唐,自然没有出现歌行体,也就没有对歌行体的系统解释。

    赵宝山之所以嘲讽岑志正将文会办成了诗会是为了将就苏小小,因为他提前准备的是词。

    参加文会的读书人,除了少数蹭酒蹭饭的,大多数还是抱着扬名的目的而来。

    岑志正就为了扬名,提前准备了词作。

    文会号称现场命题,但每年春分文会也就那么些题目,春色,江景,梅花等。

    他只要提前准备几首,临时改几个词,自然就贴合了。

    而且只要做出来的词作够好,就算不那么贴题也无所谓,毕竟不是考场。

    岑志正宣布诗会,一下子打乱了赵宝山全部的计划。

    他反驳岑志正,是为了将这场文会办成词会,可不是做什么更摸不着头脑的歌行体。

    赵宝山当即叫道:“做歌行体?这算哪门子的两全其美?”

    苏小小没有说话。

    旁边便有人道:“你说不想做古体诗,歌行体是近体诗,岂不就合了你的心意?”

    语罢,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显然,见赵宝山气急败坏,他们都看出了赵宝山心里打的小九九。

    “好,就做歌行体,”岑志正兴奋起来,从他举办的文会上创建出了新的诗歌载体,他的文名将随之远扬,而这正是他举办文会的初衷,于是他一下子敲定了,“因是近体诗,我们选题宽泛一些,江,船,月,天,凡是能看到的,都可以做,只要符合歌行体就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