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着众多大儒的话,再看着群情激愤的在场所有人,朱由检的眉头下意识的皱起。 他自然知道,东林书院的这帮大儒都是一心为了江山社稷,所以才将严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观念上难免有些偏激。 可是眼前这个阮大铖为首的众人,似乎只想着将严党一脉连根拔除。 甚至为此不惜将严党所有的功劳抹杀。这在他看来,就有些太过偏激了! 似乎现如今,东林书院的这帮大儒,这一刻给他的感觉,更像是为了党争而党争。 甚至可以说是在他们眼中党争胜利,似乎比江山社稷还要重要? 不,不可能的,这些大儒师傅们,都是胸中自留一口浩然气的贤者。 他们怎么会将党争放社稷之前? 心中如此想着,朱由检本能的否定了自己这荒唐,且有些阴暗的想法。 “我定是被大哥影响太深了,大哥常年待在父亲的身边,将所有人视作工具,这种帝王思维,跟他待的时间长了,难免被影响。” 朱由检心中暗暗想着。 “不错,其实拔除严党,对我东林士人来说并不难。”此时,听到阮大铖这番话后,又有一道人影从人群中站起身。 此人体格干瘦,腮无两肉,留着长长的八字胡,看起来就像是龙王庙壁画上的龟丞相。 钱兼益,字受之,号牧斋,东林大儒。 “况且,我已经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钱谦益说着,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而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淡淡道: “其实很简单,诸位可还记得严嵩老贼当年提出的《关于修仙的区域协调发展帮扶国策》吗?” 跨区帮扶国策? 听到钱兼益提起这个如今已然开始在大明施行的国策,众人先是一愣,而后恍然。 这个国策他们如何会忘记。 其实真要是摸良心说话的话,严嵩的这个国策,可以说是让很多官员政绩斐然。 这个“帮扶国策”是真的利国利民的。 不过,立场决定对错。 既然严嵩是他们的对立面,那么这个国策即便他们心中明白是好的,也必然要将其视作邪恶的产物,鸡蛋挑骨头也在所不惜。 嗯,对付严嵩父子这等小人,他们也顾不上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了。 在他们看来如果用君子的手段去对付严嵩父子这等小人奸佞,那么他们的下场就会如当年的清流那般,分崩离析。 从钱兼益提出“帮扶国策”开始,他们心中就已然明白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如果他们在严党一系官员的地盘上,破坏这条国策的施行,那么必然会让严党一系遭到重创,甚至引发百姓的不满。 那时候这些严党的官员,必然会被连根拔起。 甚至一旦严党这块铁板出现裂痕,那么朝中其他势力,诸如九王也不会放过。 嗯,他们东林书院严格来说,也是裕王一脉。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对严党动手,那也算是帮了裕王府,也是帮朱由检! 本就因为东林书院为了党争不顾朝廷利益的论调,而心有不虞的朱由检,此刻在听到钱兼益的这番话后,面色顿时一沉。 这些人,似乎越说越没边了。 坐在一旁察觉到朱由检神情有些不自然的嗯顾宪成,横了高谈阔论的钱兼益一眼,同时起身示意众人点到即止后,道: “好了,今日少主就要返回京城,我等在此主要是为了为他践行。” “一些政事,就暂且不论了,今日只谈风雅。”说话间,他俯身拿起了桌上的酒杯,环视众人一圈后,看向朱由检,道: “少主,今后您只需要放心大胆的走。” “不论何时何地,您的身后是整个东林书院,以及所有的东林士子。” “顾老说的对,”高攀龙也拿起酒杯,“不论何时何地,你的身后都有我们在。” “我们永远支持少主!” 看着在座的所有东林大儒,对自己的拳拳效忠之心,刚才的不快被朱由检按下,而后同样举起酒杯对着众人道: “这些年承蒙诸位教导了,请!”说罢将杯中灵酒一饮而尽。 其他人见此,也纷纷将杯中酒饮下。 大雨一直下到夜色降临,整个东林书院,随着夜色降临,却是灯火通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