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严世蕃,”嘉靖没有急着应允了徐璠,而是对严世蕃抬了抬下巴,“说说你的。” “是!”严世蕃自然知道,皇上说的是自己负责的‘启思革新’的国策了。 只见严世蕃上前一步,跟徐璠并肩而立,狠狠剜了一眼这个“狷狂小人”后,开始汇报起了这七年来,“启思革新”的成果。 “现如今我大明百姓,人人独立自信,就算是那茶馆酒楼端盘子,扫撒的伙计,也有一颗自命不凡,努力生活,积极改变自身的心。”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虽然依旧存在固有印象,却也在逐步改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大明,万般皆上品,行行皆可做到状元,”严世蕃自是避重就轻,尽挑好的说,脸上挂着笑,道: “相比于物质上的满足,我朝百姓的思想,也在充实!” “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让我朝下一代,愈发的自信,若是踏上修行路……” “臣以为,人人道心皆如磐石!” 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推行“启思革新”国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固有的陈旧王朝体制下,对民众思想的禁锢与束缚。 甚至不少百姓都有两个固有的认知。 其一,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职业都是不入流的东西。 其二,便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身份阶级的不同,注定了竹门就是竹门,木门就是木门的,人生来贵贱有别的思想。 而朝廷的目的,就是要为百姓心里,竖立一个“不信命,不认命”的信念。 如此,一代代人传递下去,等到未来,修仙彻底铺开,惠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大明仙朝的修仙者,人人道心坚若磐石,不可轻易动摇。 嘉靖可以发展出盛世极致,让大明变成真正的仙朝,可人心的改变是最难的。 “臣说完了。”严世蕃说完也躬身一礼。 “……不错。”嘉靖对严世蕃投去赞许的目光,虽然“启思革新”的国策依旧在进行着,且会从此以后,一直进行下去,但终究是见效了。 “严阁老,”这次,嘉靖又将目光投向一副,上了年龄,昏昏欲睡的严嵩,“改稻为桑和屯兵兴农的国策都是你提出的。” “说说吧,这过程中,可遇到什么问题?” 虽然表现的一副,上了年龄,昏昏欲睡的模样,但该说正事的时候,严嵩却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当即起身,开口道:“回禀皇上……” 改稻为桑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朝廷赚钱,屯兵兴农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军田制,从而让当时崩掉的卫所制也跟着恢复,如今这些都已完成。 “不过,”严嵩语气微微一顿,抬头看向嘉靖,语气诚恳,道: “随着三大营,三百多万的精锐,近七成都已经迈入后天三重境界,用不了多久,三大营这些将士们,就要开始朝着先天境迈入了。” 严嵩了解嘉靖,知道让他们总结国策,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如今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于是说完“改稻为桑”和“屯兵兴农”的国策成果后,便主动将话题引到了军需上。 裕王跟景王见严嵩主动把话题引到军需上,神情也不由得认真了起来。 在场中人都知道今日玉熙宫议政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现在大明面临的矛盾。 甚至所有人心中都隐隐有了一个猜测,若是皇上想要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在大明境内,再增设“灵仓”。 只要增设了“灵仓”,就能完美解决现如今因为资源而引发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 甚至就连徐璠刚才提出的,仙明重工所需的资源,也会得以解决。 “三大营全军,即将步入先天境,未来对灵物资源的需求会更大,”嘉靖缓声开口,环视众人一圈后,道:“不过刚才,如徐璠跟严世蕃所言,确实暴露了很多问题。” “这些年,朝廷上因为资源分配问题,吵的不可开交,朕也听吕芳说了。” 被嘉靖这么一说,内阁众人都下了头。 “若仅仅只是资源短缺引发分配不均的问题,那倒也简单,不就是在大明境内铺设灵脉增加‘灵仓’吗?”嘉靖说着,环视众人。 而后,更是直接把众人的心思给全部点了出来,“朕确实还有不少灵脉,别说增设一座‘灵仓’,十座八座也不是不行!” 然而听到皇上说出,解决办法就是增设“灵仓”,甚至皇上手里还有不少灵脉,可是众人听到这里,此刻心头却觉得不妙。 听着话头,皇上似乎并不打算增设“灵仓”啊! “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解决之法!”果然,嘉靖直接开口否决了增设“灵仓”以调和矛盾的可能。 一时间,在场除了老神在在,低眉垂目,看不出什么表情的严嵩外,所有人都是心头一沉。 “现如今,大明最重要的是什么?”嘉靖说着,看向徐璠跟严世蕃,嘉靖抬了抬手指,道:“是两大国策的推行!”而后又看向所有人。 “若是增设‘灵仓’,就意味着一省之地,至少要有一座修仙之城。南京就是例子!这突然多出来的修仙之城,是发展还是不发展?” “若是发展,一座南京城,尚未实现全民修仙,应天府范围内,更是未尽到物尽其用…若是多来几座,岂不是对灵脉的浪费?”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还有心思种普通良田吗?国策尚未稳定,人心还在蜕变,就如此匆忙,在大明全境内,大面积铺设灵脉,普及修仙?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想着跑吗?” “未来,我朝百姓想要获得修仙功法,又该以何种途径获得,是否合理,尔等可想过?” 说到此处,嘉靖的语气已然无比严肃下来,基本上已经是再说这些人行事不经大脑了。 一股金丹期的威压释放,压在众人身上。众人心头剧震的同时,纷纷跪倒在地。 “再则,铺设灵脉,增设‘灵仓’也不过是饮鸩止渴,这些年,我朝重在休养生息,推行国策,朕几时要求尔等大力发展军队了?” “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万,扩张到三百多万,朕听闻,三大营还在招兵,你们想干什么。”说到这里,嘉靖语气已经听不出情绪了。 “噗通!噗通!” 这次,惊慌跪地的是裕王跟景王。 经过嘉靖这么一番质问,裕王跟景王为首的新党建众人这才恍然惊觉,他们步子迈太快了。 未经皇上同意,就走在了国策的前面! 从始至终,朝廷制定的方向,就是推行国策,休养生息,一步步发展仙朝。 而皇上确定的国策只有“启思革新”和“仙明重工”,可没有说过要扩军。 “臣等(儿臣)知罪!”裕王,景王,胡宗宪,王崇古和俞大猷四人齐齐告罪。 其实,扩军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而且嘉靖没有闭关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都是默认的,毕竟人口增长,兵力不可能不增长的。 可是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之前,有些事情,若是出了乱子,就可以随时拿出来定罪。 裕王,景王,还有严嵩等人心里对此可谓是再清楚不过了,这是皇上惯用的手段! “都听好了,”嘉靖没有让裕王等人起来,而是严肃道:“首先,今日起,停止扩军。” “其次,三大营暂停发放,先天境界修炼所需的一切灵物资源,只提供灵兽血食。” “瀛州府和南京设立的“灵仓”提供的灵物资源,全部用于‘仙武司’、‘锦衣卫’以及朝中官员‘仙禄’的发放。” “最后,”嘉靖说着,收回金丹期的威压,目光扫过裕王跟景王和新党众人,道:“朕手里是有灵脉,但这不意味着尔等可以肆意挥霍。” “是,(尔等)臣等谨记!”裕王跟景王跪在地上,对视一眼,心头暗叹一声。 而严世蕃看着这一幕,则是心头暗爽,当即高声道:“圣明天纵,无过皇上!” 三大营的军需,被皇上停掉了,这对他来说,自然是以他为代表的文官团体的胜利了。 在他看来,三大营本就不该这个时候突破先天境界,三百多万的兵力,要是全部开始突破先天,那要耗费多少灵物资源?疯了吧! “严世蕃,”然而严世蕃没高兴多久,就听嘉靖跟着道:“徐璠的要求你也听到了,今日起,徐璠负责的‘一阁两院’,所需的灵物资源,再提三成,仙禄同样提高三成。” “遵旨!”严世蕃张了张嘴,不过在迎上嘉靖的目光后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他没想到,没有了武将团体分一杯羹,突然冒出来一个徐璠。 不过这是皇上拍板答应的,他不爽也没有办法。 “最后,朕有两件事要说,”这时,嘉靖继续开口,在众人的注视下,道: “朕在燕山山脉和南京钟山,各放置了一条‘金精矿脉’和‘土元晶矿脉’……”嘉靖把金精石和土元晶的作用给众人说了一遍。 “徐卿,”说完,嘉靖的目光又看向徐璠,道:“关于金精石和土元晶的开采,就由‘仙器阁’负责好了。” “是,臣遵旨!” 徐璠此刻也有些激动,有了这代表着坚固与防御的炼器材料,他那本“仙工博物志”里的很多仙工之物都可以着手准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