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呵,”想到海瑞之前说的家家皆净,嘉靖心中很是有成就感,嘴角微微上扬。 “主子,是否要控制一下清流和严党两派,在东南地区扩大兵力?”这时,吕芳的声音再次响起,“虽说朝廷如今有钱,可为了确保三年时间内,一切稳定不出乱子,奴婢担心……” “你是担心兵力过剩,随着人口增长,对财政造成负担?”嘉靖问道。 “主子盛明!”吕芳担心的就是这个。 “这就涉及到土地改制的第二阶段了,”嘉靖说着,“朕这两个儿子现在要布局日本,甚至是大明周边诸国,兵力过剩不必担心。” “主子高瞻远瞩,是奴婢短视了。”吕芳恭敬道。 “主子,还有一事,”吕芳说着,“一个月前,东南沿海似乎有倭寇闹事。” 听到倭寇,嘉靖神色间毫无意外之色。 要是没有倭寇,那才是出了问题了,现在的倭寇,基本上都掌握在严党跟清流手里。 有需要了,就会出来在海上活动,没需要了就会消失的一干二净。 完全就是两派的黑手套。 突然有倭寇闹事,再想到两派在布局日本,那一切自然也就说的通了。 嘉靖没有说话,吕芳继续汇报着。 “自从日本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分别派使者前来大明,分别被协理内阁的裕王跟景王殿下接见后,大明便开始正式支持尾张国和甲斐国。” “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上旬,一批从杭州湾出发的船队,载着一批火铳,遭到了倭寇洗劫。”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说,洗劫者是盘踞在日本岛,”吕芳说着,眉头皱了皱,似乎是在回忆什么,“按照日本那边的说法是东海道…对,东海道东南方‘龙鳞岛’上的一伙海盗。” (注:五畿七道,指古代日本的行政区域划分。本书目前出场的势力,甲斐国、尾张国等都是东海道内势力,后续会写到其他地域,比如大家熟知的‘石见银山’所在。) “这‘龙鳞岛’海盗领主名叫藤原海太郎。” “之后,十月下旬,从台州港口出发的一批火器,同样被另外一伙盘踞在‘东海道’以南,翔云岛的海盗洗劫,领主名叫北条风翔。” “根据严府和裕王殿下府上的锦衣卫汇报,这藤原太郎,和北条风翔,实则就是当年,汪直船团中的得力手下,毛海峰和徐元亮。” “之前东南清理官场,沿海倭寇被清缴,这二人也远遁海上不知所踪。” “如今看来,是被两派收服了。” “从收集到的秘奏来看,毛海峰如今被松江府的徐阶家族招揽,化名成了‘藤原太郎’” “徐元亮,应该是被严党收服,确切的说,此人原本就听命于严党。” “如今化名为‘北条风翔’。” “严嵩和徐阶,都是聪明人,”嘉靖稍一听,便大致知道了两派的心思,“尾张国和甲斐国,都在东海道,他们是不会真的让这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真的强大起来的。” “可要警告一番?”听到嘉靖的话后,吕芳试探道。 火器很关键,吕芳还是有些在意的。 不过,也就是是在意而已了,以主子现在掌握的手段,镇压区区凡人,毫不费吹灰之力。 “不必,”嘉靖自然明白吕范的担忧,担心严党和清流在海上走私火器坐大,“严嵩跟徐阶,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且看他们能把那弹丸之地闹成什么样。” “朕出关还需要些时日,不过最晚应该会在嘉靖四十三年左右出关,朝野内外你盯紧了。”嘉靖必然是要等筑基之后回大明的。 那个时候,就是大明向世界展露獠牙,同时准备正式步入仙朝的阶段。 “是,奴婢定当为主子看顾好大明。”吕芳恭敬道。 说完,见嘉靖许久不说话后,吕芳知道主子应该已经离开了,道了一声恭送主子后,便起身朝着玉熙宫外而去。 “老祖宗。”玉熙宫阙外,看到吕芳出来,立刻有两个东厂心腹小太监迎了上来。 “你,”吕芳随手指了一个小太监,“去趟裕王府,告诉裕王爷,主子说……” 然后,吕芳就把嘉靖刚才说的,关于皇嗣的事情说了一遍,让小太监给裕王传个信。 “是。”小太监领了命令,立刻出宫。 …… 裕王府,大殿之中。 徐阶、高拱、张居正、赵贞吉和王用汲等人分主次坐着。 大殿中间,依旧摆放着一张大长桌。上面摆放着一副地图和一些笔墨纸砚,文书。 “初九,我将皇嗣之事上报了宫里,”裕王拿起灵茶轻抿了一口,“如今已是二十了,十一天了,父皇依旧没有示下。” “皇上闭关修炼,”听到裕王起了话头,张居正率先开口,“元朝的王子一在《误入桃源》一书中写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皇上想来还在闭关之中。” 有人起了话头,裕王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不久前,那徐元亮劫了严党送给织田信长的一批火器和粮食。” “诸位怎么看?”裕王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