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工人体育场-《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


    第(1/3)页

    吴家的晚饭很丰盛,一条红烧鲫鱼,芹菜炒虾仁,红烧肉,凉拌什锦菜,炸耦盒,醋溜木须。

    孙梅琴的手艺很好,色香味俱全,钱度一个劲儿的夸。

    “你这孩子,菜刚进嘴里还没嚼呢就说好吃,来,多吃点虾仁。”

    “谢谢孙姨。”

    在钱度记忆里,吴军明好像是在某经济发改委工作。

    具体职务虽然不清楚,不过能在这个系统单位,只能说是条十足的大腿。

    吴姨则是在妇联工作,从聊天的感觉来看,位子应该也不低。

    钱度只管吃饭,俩人问,他才答,偶尔在搭吴武吴斐一句话,饭桌上到是没冷场。

    “对了妈,你看京城晚报来没,上面说前门那块儿开了一家什么武氵又热干面,你去武氵又出过差,那边真有这个热干面?”

    “嗯,今天在单位刚看了这份报纸,热干面是武氵又那边的一种面食,我吃过一回味道的确不错。”

    吴军明在一旁搭茬道:“那份报纸我也看了,听说为了吃上一口热干面,队伍能从店门口排到街尾。”

    “我刚开始还不信,专门让人去看了看,结果排的队伍都排出大栅栏了,那个叫王小飞的老板听说还是京城人,能把武氵又的面食拿来京城开店,生意还这么好真是难得。”

    说着,吴军明看向吴武和钱度,问道:“你们是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对这家热干面或者这类的个体户有没有什么想法?”

    吴武边塞饭边随意道:“这事儿听说了,我身边不少朋友聊过这个店,感觉挺赚钱的。”

    “一天少说能卖个几百碗,三毛一碗,一天赚的钱可能都比国企的职工半年的工资还多。”

    钱度在一旁看着吴军明的目光投向自己,心里微微发麻。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他可太有发言权了,可自己该怎么说呢。

    “吴叔,我觉着这是好事儿,现在街边的个体户一天比一天多,说明大家都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都在做尝试。”

    “今天开了家武氵又热干面,明天可能就会有家别的地方美食出现,这种店面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说明什么,说明咱们的市场环境好了。”

    “个体户不光自己赚钱,还能雇服务人员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再一个,还能刺激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我觉着这是好事儿。”

    这些话其实都是些大白话,但凡上辈子上过几节政治课的,都能轻松甩几句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