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总之,事情是要下面的人去办的。 若是他们上下沆瀣一气,阻拦香君推广新政,让她收不上来税收,她自然会继续收百姓的农税。 而且商税根本就不好收。 这农税都收了千年了,百姓都习惯了,哪里那么容易改呢? (七) 但香君是不信邪的。 不习惯交商税,没关系,多交几年便习惯了。 只是,香君的确有些烦恼,这税如何核算,如何收缴,哪里来的那么多人给她办事呢?若是官绅们真的沆瀣一气,底下的人不肯办事,也不能一个个全都杀了吧。 要她立刻培养一批专门查税、收税的人,这三年五载的可是培养不出来的。 香君苦思冥想的时候,陆令仪倒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太后娘娘,这算账的人可是现成的,只是您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香君好奇,“在哪里?” 陆令仪回禀道:“这大户人家里的主母们,一个个可都是看账本的好手。她们不仅要执掌中馈,管理家族的财务、日常开销、田产收支、仆役薪资、人情往来等等。许多还需管理田租、商铺,处理佃户关系,和商铺之间的商业往来,不少主母,还要主导家族里的纺织、饲养等副业。娘娘要收商税,要查那些官绅们的田产收支,找家里管事的女人们,是最好不过的。” “对啊!”香君觉得此法甚妙,但想了想,又说:“但你别忘了,这税收的就是这些大户人家的税,他们的主母,怎么会愿意帮本宫?” “娘娘,您可以让四川的去查江南的,让京城的去查湖广的,怎么调动,全凭娘娘的心意。这样,便不会互相包庇。娘娘还可以给这次选出来的女眷们官职,就按照朝廷官员的等级来划分,同等级的女官,地位和待遇都要比诰命夫人高才可以,这样这件事,便能成为一种荣誉。” 香君想了想又说:“女眷们毕竟说了不算,若是家中的男子不让她们出来参与选拔,你给她们再好的待遇也是无用的。” 陆令仪叹气,的确如此。 香君安慰陆令仪,“没关系,就先给他们一些好处吧。不是马上就要开恩科了么?这回,凡是选中参与新政的女眷,她的家族就可以多一名直接参与乡试考试的名额,人数不限。家里有几个女眷被选中了,哀家就给几个名额。” 陆令仪笑起来,“娘娘想的极是,只有把此事的好处与家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那些家族才会肯放家里的女眷出来抛头露面。” 第(3/3)页